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根据《自治区学位委员会 自治区教育厅关于申报 2022 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通知》(桂学位〔2021〕12 号)文件要求,买球推荐软件app排名组织了2022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经项目负责人自主申报,各相关培养单位审核、评审、推荐,研究生院组织召开了由校外评审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进行项目评审。评审采取申报项目负责人回避制,按照推荐申报项目不超过“基本名额+统筹名额”申报要求,拟推荐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24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项目20项、学术论坛1项,现将拟推荐上报教育厅的项目评审结果公示如下:
一、2022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学术论坛项目1项:
序号 |
申报单位 |
论坛名称 |
1 |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
“新时代 新实践 新研学”八桂研学教育论坛 |
二、2022年广西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24项:
序号 |
项目组负责人姓名 |
项目组成员姓名 |
所属学科(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 |
申请项目名称 |
1 |
何鑫兰 |
刘雨仙、朱慧琴、招惠敏 |
地理学 |
基于COPULA函数的糖料蔗多灾种综合风险动态权重评估模型研究 |
2 |
戴一绚 |
常理、贾靖、杨梓烨、韦昱屹 |
中国语言文学 |
RCEP签署背景下面向东盟的“中文+电商” 人才培养研究 |
3 |
苏树兴 |
谭达友、刘绮璇、徐文菊 |
化学 |
HClO响应型功能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
4 |
白金彤 |
王浩、李瑞敏、滕家兵、熊宇晟、 |
化学 |
新型钴催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5 |
陈定甲 |
廖惠仙、淳鑫、:甏、吴琨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红色文化智能问答系统技术研究 |
6 |
张聃丹 |
郑富阳、张立志、张金歌、刘亚芳、杨晨 |
管理学 |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区域特征与运行机制优化的实证研究 |
7 |
李伊笑 |
徐小琴 |
应用经济学 |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共同富裕的实现障碍及解决机制 |
8 |
王芳芳 |
代欣艳、袁嘉伟 |
艺术硕士 |
广西自然景观在水彩风景画创作中的技法表现研究 |
9 |
李琦 |
刘诗嘉、隆瓅瑶、罗林媚、高一天 |
数学 |
在强Allee效应下的随机漂流-底栖反应扩散模型的动力学性质研究 |
10 |
班晓琪 |
洪文、桑恬、石先荣 |
体育学 |
河池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南丹县千户瑶寨为例 |
11 |
杨晓崧 |
朱银先、訾博威 |
外国语言文学 |
翻译伦理视阈下广西民族典籍英译研究 |
12 |
李宇星 |
赵聪、闫雪曌、牛沛郦、张帅 |
中国语言文学 |
清中叶广西女性作家作品研究 |
13 |
陈睿 |
崔冰琪、刘丽媛、吴梦涛、张涛、李子涵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基于特殊场景的光纤无线融合网络架构内的通信性能与网络优化 |
14 |
蔡文嵘 |
何佳 |
新闻传播学 |
东盟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中国企业形象建构范式研究 |
15 |
谢敏雨 |
秦木兰、汪晓岚、毛宏龙、陈武德 |
社会工作硕士 |
“口述史+叙事”模式的社会工作应用研究 ——基于L村《乡村史志》历史文化建构服务项目 |
16 |
何志成 |
石明、卢子悦、毕文杰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守与创新研究 |
17 |
傅玉 |
毛秀玲、李高 |
工商管理 |
西南民族地区边境旅游与兴边富民耦合机制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
18 |
邓诗语 |
王嘉佳、罗金玲、顾观海 |
公共管理 |
乡村振兴背景下边境土地利用转型与国土安全耦合机制研究 |
19 |
孙凯超 |
朱明慧、隆婷风、陈虹璇、张琬晴、刘梦飞 |
教育硕士 |
后疫情时代应对大学生负面情绪的音乐疗愈作品研究 |
20 |
侯亚平 |
郭江楠、王杏林、黄慧婷 |
教育硕士 |
“非遗”技艺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传承研究——以侗族木构建筑为例 |
21 |
孙玥 |
郑晓楠、彭峥、花景雲、钱坤、陆莹 |
教育硕士 |
增值评价理念指导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高中地理分层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实施 |
22 |
庞枚珊 |
万丽诗、孔明葳、李茜、李娜娜 |
教育硕士 |
基于“双减”政策导向的小学生作业设计指导实践及其改进研究 |
23 |
陈伟玲 |
敖琼元、黎俊伶、李妹芳 |
社会学 |
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民间小戏的开发研究 |
24 |
纪恩焱 |
王琴、纪晓祺、韦荣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边境民间贸易与文化交流中的意识形态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
三、2022年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20项:
序号 |
课题组牵头人情况 |
申请项目名称 |
1 |
刘振平 |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案例库建设和案例教学研究 |
2 |
梁宇 |
课程思政与教育硕士专业课程群有机融合的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
3 |
曾令辉 |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4 |
徐延宇 |
新文科背景下教育硕士U-S共同体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5 |
王宪玲 |
新时代广西艺术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
6 |
段文军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化旅游管理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与实践 |
7 |
杨晶 |
双一流背景下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案例库建设研究与实践 |
8 |
施海彬 |
教育硕士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研究——基于买球推荐软件app排名的探索与实践 |
9 |
黄予 |
微能力认证助力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法系列课程为例 |
10 |
蒙庆华 |
“产-学-研-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研究 |
11 |
周秋伶 |
新时代研究生导师培训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以买球推荐软件app排名为例 |
12 |
周飞伶 |
新文科背景下“计算+传播”产学研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 |
13 |
汪军能 |
具身认知视域下地理专业研究生实践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
14 |
周伟 |
双创能力提升目标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
15 |
李树娟 |
基于RCEP新需求的广西翻译硕士(MTI)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
16 |
戚剑玲 |
广西兴边富民背景下民俗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 |
17 |
胡刚 |
信息化背景下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轻翻转课堂”新模式构建与实践应用 |
18 |
马小雅 |
新发展格局下研究生教育服务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机制研究 |
19 |
薛敏 |
研究生扩招背景下广西高校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评价研究 |
20 |
姜宁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路径研究 |
公示时间:2021年12月17日至2021年12月21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学位办反映。以单位名义进行反映的要写明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同时提供联系人姓名及联系方式;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要写真实姓名并提供联系方式。学位办电话:0771-3136371。
研究生院
2021年12月17日